濕疹患者Q&A
濕疹(Eczema)是一種不具傳染性的皮膚疾病,不僅是青少年和成人,就連剛出生的嬰兒也可能受濕疹困擾。而濕疹其實是眾多皮膚炎的統稱,指涉範圍非常廣泛,包含以下7種類型:
- 異位性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)
- 接觸性皮膚炎(Contact dermatitis)
- 汗皰疹(Dyshidrotic eczema)
- 手部濕疹(Hand eczema),俗稱「富貴手」
- 神經性皮膚炎(Neurodermatitis)
- 錢幣濕疹(Nummular Eczema)
- 鬱滯性皮膚炎(Stasis dermatitis)
濕疹患者的肌膚會出現一粒粒的丘疹、小水泡,表面會泛紅、腫脹,甚至流出組織液,這樣的症狀被稱為「海綿樣水腫(Spongiosis)」,會引起劇烈搔癢的不適感受。當皮膚長期處於濕疹發作的狀態,角質細胞將難以正常保濕和代謝,而肌膚也會隨之增生、變厚,變得粗糙、乾燥,容易脫皮起屑。
濕疹並非傳染病,而是免疫系統受影響而引致的皮膚病,所以並不會傳染他人;一般人可能將濕疹與具傳染性的癬混淆。癬及濕疹的相似之處為痕癢、泛紅、脫皮、及長期炎症性皮膚增厚等。
但他們的成因各有不同。癬由真菌所感染,是可傳染的,可透過保護個人衛生以作預防。 但濕疹的成因是遺傳及致敏源等引起,同時不具備任何傳染性,所以不用擔心會傳染家人或朋友。
關於濕疹的成因,雖然目前醫學界尚未有明確的定論,但普遍認為與遺傳、環境因子、免疫功能失調相關。
濕疹成因1:基因遺傳
當肌膚出現濕疹症狀,除了與個人體質有關,也可能是基因遺傳所導致,比如有濕疹、花粉過敏、氣喘等家族病史,孩子將會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濕疹問題。根據美國管理照護雜誌(AJMC)的統計指出,父母患有濕疹,遺傳給孩子的機率高達七成。
濕疹成因2:環境因子
濕疹患者的肌膚較脆弱,難以抵抗外界刺激,容易受環境刺激而引發濕疹,出現丘疹、紅腫、搔癢等急性濕疹症狀。
以下列出常見的濕疹觸發因子:
塵蟎、黴菌、花粉、灰塵、氣溫變化、動物毛髮、特定食物、特定金屬、特定清潔劑
濕疹成因3:免疫失調
壓力過大,或是不良的作息、飲食習慣,都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調,導致免疫力過強或過弱,肌膚將長時間處於發炎狀態,引起濕疹問題。
嬰幼兒濕疹是無法透過孕婦/母乳媽媽戒口而預防,正確做法是餵哺母乳、孕婦服用益生菌,以及為寶寶做好補濕,均可減低嬰幼兒患濕疹的風險。
濕疹是免疫系統的一種反應,屬慢性皮膚病,不會完全康復,即俗稱「斷尾」,但患者只要管理好病情,仍有機會長期控制避免發病,令生活回復正常。
- 避免刺激性飲食:濕疹發作期間,應避開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,以及刺激性飲食,例如酒精、辛辣食物等。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,再調整飲食。
- 多加攝取蔬果:食用含有豐富維他命、維生素的蔬菜水果,有助於抑制肌膚發炎反應,幫助維持身體健康機能。
- 避免用手抓摳:抓癢會嚴重刺激肌膚,使血管擴張,導致發炎問題加劇。若抓傷肌膚,更會有細菌感染的問題。肌膚搔癢難耐時,可將毛巾沾冷水、擰乾並敷在患部,緩解不適感。
- 立即擦乾汗水:汗水停留在濕疹的肌膚上,會使濕疹狀況惡化。流汗時,建議使用柔軟、親膚的毛巾或手帕,將汗水立即擦拭乾淨。
- 溫和清潔肌膚:洗澡、洗臉的時候,建議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,並避免過熱的水溫,以免刺激肌膚組織和血管擴張。
- 擦拭保濕乳液:濕疹患者必須格外重視肌膚保濕,尤其是出門前、洗澡後,擦拭乳液可幫助肌膚鎖水、抵禦外界刺激,帶你一步步養回健康的角質層。
濕疹患者不宜盲目戒口,例如中國人較傾向戒吃牛肉,但其實並沒科學證據支持,而且過度戒口可能引起營養不良,對子女健康及成長反而造成問題,家長應詢問醫生意見,才戒吃引致敏感的食物;醫生建議濕疹患者只需按健康飲食原則 ,例如低糖、小紅肉、少辛辣飲食及避免飲酒/咖啡等便可。
濕疹成因有先天因素,如父母患有濕疹子女便有較高機會患上濕疹,同時有較大可能出現其他過敏症,如哮喘、鼻敏感等,也有外在及後天因素引發的濕疹,包括刺激物如清潔劑和人造衣料、致敏原如塵蟎和某類食物、環境因素如季節變化等。
1.急性期濕疹治療
醫生會處方立止癢、消炎的類固醇藥膏,幫助緩解肌膚搔癢問題,此時患者只要改善生活習慣、正常飲食,並避免摳抓、勤擦保濕乳液,強化肌膚保濕,便能幫助受損角質更新代謝,重回健康狀態。
2.亞急性期濕疹治療
若類固醇藥膏無法改善,醫生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,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。但必須注意的是,長期服用口服藥物治療仍存有副作用的風險,因此需定期追蹤肝腎功能和血球數量。
除此之外,濕疹問題較嚴重、反覆發炎時,也會採取「紫外線照光療法」,患者需接受約30次的療程,可局部調節免疫功能,改善濕疹症狀,必須長期、有耐心地照光治療,才能提升治療效果。
3.慢性期濕疹治療
中重度濕疹患者肌膚會嚴重脫屑、變粗、變乾,必須服用類固醇藥物和免疫抑制劑,以幫助控制病情,然而這一類的口服藥物容易造成肝腎負擔,或影響血壓與造血功能,長期服用應經過審慎的評估。
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等濕疹患者來說,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的治療選擇。
濕疹不可輕忽!日常保養+積極治療,養成健康肌膚
許多患者一旦工作壓力大、天氣變化,以為痊癒的濕疹問題又復發!若想擺脫異位性皮膚炎、濕疹的困擾,就必須從日常保養做起,並積極接受專業醫生的治療。
「乾燥型濕疹」是濕疹的一種,是冬天十分常見的皮膚炎。雖然濕疹成因相當複雜,但乾燥型濕疹大多是因秋冬溫度、濕度較低,造成皮膚水分散失,使得肌膚變乾、血管收縮、神經敏感,導致肌膚表面出現網格狀乾紋,並帶來搔癢問題。若肌膚長時間處於乾燥的狀態,或是患者本身為乾性膚質、異位性過敏炎體質,皮膚屏障機能不佳、油脂不足,將進一步引起發炎反應,形成乾燥型濕疹。
乾燥型濕疹 3 階段症狀:急性/亞急性/慢性濕疹
根據乾燥型濕疹的病程,可分為急性、亞急性及慢性濕疹。以下將為你介紹 3 階段濕疹的症狀:
急性濕疹
因受氣溫驟降、冷風吹襲等刺激,導致皮膚急性發炎,肌膚乾紋會紅腫、刺痛、發癢,並出現一粒一粒的小疹子,若抓破疹子,還會滲出組織液。
亞急性濕疹
亞急性濕疹患者一般具有異位性過敏炎體質,患部肌膚會逐漸變硬、變粗,伴隨乾癢和脫皮掉屑的問題。
慢性濕疹
慢性濕疹患者長期承受肌膚乾癢問題,易造成皮膚黑色素沉澱、呈現粗硬的苔蘚化狀態,摸起來十分粗糙,會嚴重脫皮掉屑。慢性濕疹的症狀時好時壞,患者需注重日常保養,積極接受相關治療,才能幫助皮膚逐步恢復健康。
手部濕疹:
手部濕疹俗稱「富貴手」,會出現皰疹、搔癢、起屑等症狀。若經常接觸洗碗精、肥皂、洗衣精等化學物質,將使手部濕疹狀況惡化。
外陰濕疹:
壓力大、內分泌失調,或是私密處接觸到刺激的清潔產品、穿著不合適的衛生棉,都可能會引起濕疹問題,感到紅腫、刺癢難耐。
龜頭濕疹:
當男性生殖器出現紅腫、搔癢、脫皮的狀況,不一定為性傳染病,極有可能是濕疹,且濕疹會反覆發作,因此建議尋求專業醫生進行診斷。
頭皮濕疹:
即使有洗頭,頭皮濕疹患者還是會頭皮油膩、發癢,出現大量的頭皮屑,甚至會局部紅腫、龜裂和脫皮。
乳房濕疹:
男女都可能出現乳房濕疹,尤其好發在哺乳期女性,在乳頭及乳暈周圍出現紅腫、龜裂、搔癢的問題。當乳房出現濕疹時,有可能是乳癌的前兆,建議立即就醫瞭解濕疹病因。
臉部濕疹:
空氣品質不佳、氣候乾冷、壓力大,或是使用了較刺激的保養品,便可能引發臉部濕疹,且多分佈在唇周、眼周、臉頰等區域。
耳濕疹:
在耳後、耳廓等耳朵周邊皮膚,出現紅疹、龜裂的情形,可能為空氣乾冷、眼鏡架、耳環過敏、挖耳朵時受傷所導致。
洗澡時,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,避免使用過熱的洗澡水、縮短洗澡時間,藉此保護肌膚皮脂膜、維持保水機能。
洗澡後,應盡快擦上保濕乳液。可選擇不含香精、針對乾性或敏感肌設計的乳液,溫和潤澤肌膚。
穿著親膚、柔軟的衣物,避免過度摩擦和刺激,藉此保護脆弱的肌膚。
盡可能不要抓摳患部,以免受傷、感染,或是刺激組織增生,促使肌膚脫皮、苔蘚化。
肌膚感到騷癢時,除了調節身體溫度,也可隨時擦上保濕乳液或凡士林,舒緩皮膚不適。
若濕疹搔癢難耐、不見好轉,或是反覆發作,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,使用類固醇藥物、紫外線照光療法、生物製劑等方式,積極治療濕疹問題,再遵循以上 5 大保養守則,便能重建肌膚角質層,有效提升肌膚健康。
資料來源: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