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治療

首頁 > 濕疹治療

濕疹局部性治療

保濕劑
  • 保濕劑包括乳液、乳霜、軟膏等多種劑型
  • 保濕劑的功效是保護皮膚屏障,減輕濕疹的症狀,例如嚴重痕癢和乾燥
  • 但保濕劑需要經常使用以便產生藥效,或會為生活帶來不便
局部使用的類固醇
  • 局部使用的類固醇有多種劑型,例如乳液、乳霜、軟膏
  • 持續使用能有效紓緩炎症及預防復發
  • 可能導致皮膚萎縮、血管擴張、出現皮膚擴張紋、痤瘡等副作用,務必依照醫生的指示使用
局部使用的免疫抑制劑(鈣調磷酸酶抑制劑)
  • 屬外用塗抹軟膏,包括他克莫司 (Tacrolimus)、呲美莫司 (Pimecrolimus)
  • 不僅能預防復發,也能減少類固醇的使用
  • 在開始用藥的前幾天,塗抹部位可能出現暫時性的搔癢感及灼熱
  • 長期使用有可能抑制正常免疫功能
濕敷療法
  • 塗抹藥物或保濕劑後,可先用濕紗布包紮,再用乾紗布或彈性繃帶固定,對於嚴重惡化的皮膚病灶有良好的效果
  • 好處包括能避免搔抓、加強保濕及增加藥物吸收
  • 缺點是可能增加皮膚感染的機會
局部消毒劑
  • 局部消毒劑能減少皮膚上的細菌和感染,包括氯己定(Chlorhexidine)、高錳酸鉀 (KMnO4)及漂白水
  • 氯己定(Chlorhexidine)可以直接塗抹在皮膚上,或與保濕劑混合使用
  • 將少量高錳酸鉀 (KMnO4)加入浴水中浸浴
  • 將濃度為0.005%至0.009%的漂白水加入浴水中,每週浸兩次,每次約10分鐘,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
  • 請按照醫生的指示使用

濕疹全身性治療

抗組織胺
  • 口服使用
  • 抗組織胺可以改善皮膚痕癢,並避免因痕癢而影響睡眠質素
  • 除非患有蕁麻疹或鼻結膜炎等疾病,否則不會建議將非鎮靜性的抗組織胺作為濕疹的常規治療

口服類固醇
  • 口服使用
  • 效果快速,可是一旦停用便會容易復發
  • 大多短期使用,一般用於急性發作時
  • 長期使用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、骨質疏鬆等副作用

抗生素/其他抗微生物製劑
  • 口服或注射使用
  • 只在嚴重續發性細菌感染時使用
  • 抗生素易產生抗藥性,一般使用期為7至10日
  • 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等症狀

濕疹全身性治療

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

濕疹全身性治療

光照療法

  • 透過紫外線的能量,達到免疫抑制、免疫調控,減輕皮膚發炎和痕癢的作用1,2
  • 用於中度至嚴重的濕疹病患者
  • 每週2-3次治療以達治療效果,療情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
  • 必須於醫護人員指導下接受光照療法

中度至嚴重濕疹的全身治療

近年醫學界研發出兩類新型濕疹藥物,包括打針的生物製劑及口服的JAK抑制劑,能更精準地改善濕疹炎症及痕癢,副作用較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少,控制病情非常有效,為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。

小分子藥物:JAK抑制劑

口服JAK抑制劑是一種小分子藥物,多種引致濕疹症狀的發炎途徑都與JAK激酶有關。口服JAK抑制劑可以同時針對多個發炎途徑進行抑制,達到多管齊下,減少多種濕疹的症狀和表現。它的起效較快,亦可根據病情的變化而調整劑量

Abrocitinib
(阿布昔替尼)
  • 18歲或以上成人患者
  • 香港註冊
  • 已納入政府藥物名冊
  • 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
  • 社區藥物資助計劃

Upadacitinib
(烏帕替尼)
  • 12歲或以上兒童及成人患者
  • 香港註冊
  • 已納入政府藥物名冊
  • 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

Baricitinib
(巴瑞克替尼)
  • 18歲或以上成人患者
  • 香港註冊

(截至20256)

生物製劑

生物製劑以活性生物研製,為皮下注射的治療。通過阻斷特定細胞因子(例如白細胞介素-4 及白細胞介素-13),減少皮膚炎症和瘙癢,亦能改善皮膚屏障功能

Dupilumab
(度匹蘆人單抗)
  • 六個月以上的嬰兒、兒童及成人患者適用
  • 香港註冊
  • 已納入政府藥物名冊
  • 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
  • 社區藥物資助計劃

Lebrikizumab
(來瑞組單抗)
  • 12歲或以上兒童及成人患者適用
  • 香港註冊